05
2022
-
01
煤基直接还原转底炉工艺(1)
关键词:
来源:公司内部
转底炉工艺是1978年加拿大英可(INCO)集团所属国际金属公司为了处理利用冶金废弃物,在美国研发建成的世界第一座具有生产规模的转底炉,它不仅可以用来处理冶金工厂产生的粉尘,以及其它含铁、铬、锌的废弃物,还可以用来还原铁矿石。
1. 转底炉工艺特点
1.1 优势
• 反应温度高,反应速度快。
• 炉料在炉床上静置,对生球的强度要求低。
• 周围布置烧嘴,从而实现对炉膛内温度与气氛的准确控制。
• 采用方便调整的启动、停止自动化控制
1.2 局限性
工艺的特点决定了DRI产品脉石和S含量比较高,TFe和DRI金属化率较低。
转底炉工艺采用内配煤粉作为还原剂,加粘结剂造生球,铁矿粉品位或固废等铁料用粘结剂,但铁料和煤对DRI的影响是一样的。所以,如果想要生产出优质的DRI,就需要高品位的铁矿粉或者含铁量高的固废和低灰分、低S的煤做还原剂。如果想TFe和金属化率都达到90%的DRI产品,磁铁矿的TFe需要达到69.5%,赤铁矿需要达到68.5%,然而煤的灰分要小于4%,S应低于0.6%。如果用普通高炉用铁矿(品位64%左右)和普通煤(灰分约12%),通过转底炉得到的DRI产品的TFe只有78%,金属化率约为85%。转底炉工艺的DRI产品大都用作高炉原料,也有用作转炉和电炉炉料的,但用量都很少,对炼钢生产影响小。因此,对于目前低品位难选矿和钢铁冶炼粉尘最适宜采用转底炉工艺处理。
2. 工艺路线
2.1 转底炉
为减少对外排放,采用转底炉处理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,脱除回收固废中碱金属。DRI作为高炉炉料或转炉冷却剂,可以降低高炉焦比,降低转炉铁料消耗。该工艺的经济性与技术成熟度均已得到验证。
2.2 转底炉+磁选或转底炉+电炉
国内外的研究者根据转底炉的工艺优势,结合磁选或者电炉,开发出了多种处理难选矿、镍矿、钒钛矿、铬矿等直接还原新工艺。该类工艺与回转窑+磁选、回转窑+电炉工艺实质上存在比较大的区别。转底炉在具有原料强度要求低、控制还原能力强的优势同时,还避免了回转窑易结圈、难以操作的问题。在工艺线中不仅替代回转窑预还原的作用并有进一步的强化。后续的电炉等设备主要起熔分作用,弱化了还原功能。
转底炉+磁选设备相对简单,但产品的品位也相对较低、收得率较低。而转底炉+电炉投资较大,可加脱硫工序,产品为镍铁、铬铁等,市场的认可度也较高。
相关新闻
2023-06-01
2023-05-25
2023-05-18
2023-05-11
2023-05-04
2023-04-27